一年一度促销大战来了 双十一还得提防陷阱

时间:2022-10-31 11:13:52       来源:北京晚报

距今年双十一还有十来天,无论你想不想,在这场狂欢中都难逃促销信息的轰炸。

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规则,参与其中的消费者不仅要“做功课”“抄作业”,还要忙着加群、拼团。与此同时,黄牛党、山寨店也在蠢蠢欲动。

攻略满天飞 惹人频怀旧

“今年跨店满减的优惠券去哪领呀?”周末,看着自己购物车已经陆续添加进来的十几种商品,小姚突然想起一个关键问题——平台宣称的满减优惠,印象中往年需要提前用购物积分去兑换优惠券,结算的时候使用。今年翻遍了页面,也没找到领优惠券的位置。

 

“目前不用领,到时候满金额了会直接减掉。”发出求教信息后,小姚很快收到表姐这位“优惠券达人”的回复。她刚感慨了一句“还好,这样还挺方便”,手机又传来震动,是表姐补了句叮嘱,“提前一两天很可能会有大额券出来,满一两千减一两百或几千减几百那种,有的话就领,和满减都可以叠加使用。”

“咋还有个大额券,提前放出来是放在哪里,要不要掐点去抢……”小姚感觉自己的脑袋又成了糨糊,将手机扔在一边表示放弃。经历了多年双十一,对她而言,伴随“战线”抻得愈长,玩法也愈发复杂,要记的时间节点和新概念名词更是层出不穷。“其实这一次规则还算是简化了的,我印象中最复杂的是两三年前,组战队叠猫猫那会儿,定金膨胀、盖楼返现……页面宣传的到手价怎么也凑不到,想捡点便宜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。”

今年双十一,小姚感受到最多的关键词是“攻略”。哪个东西怎么买更加划算,打从十月中旬开始,各种比价表格就在满天飞了。和各平台比、和免税店比、和往年双十一甚至618比,还要精确换算到每克、每毫升的价格……社交平台搭上“购买攻略”的帖子都有着不错的阅读量。这些帖子,表姐也发来了好几篇,但密密麻麻的小字让她实在没有耐心细看。

回想起自己首次掺和双十一,还是在2014年。小姚特意翻出当时的订单——那会儿还叫做“11·11购物狂欢节”,没有“预售”更没有“抢跑”。11月11日当天下单的三本书,原价108.8元,不需要定金、红包、满减,直接五折54.4元。天猫积分自动优惠0.87元,最终支付53.53元。“其实现在促销后也差不多是这个折扣,却要求你早早关注、提前付款,还得完成各种活动任务,好怀念曾经轻松简单的双十一呀!”

体验感打折 囤货恐浪费

磨毛四件套、松下电饭煲、戴森吹风机……在格格的手机备忘录中,双十一“待购名单”已经列了一屏幕,且还在不断添加。对她这种适应了双十一玩法的买家来说,规则复杂程度并不是门槛,甚至通过加加减减拼凑优惠,可能还是一种乐趣。“最难克服的,是自己看什么都心动的情绪。”

作为独居青年,格格日常消耗各种物料的速度本就不快。家里翻翻,还能找到去年的卷纸、前年的洗衣液,足够再用三年的粉底。“可是促销信息接连轰炸,只要看上一场直播,你总能挖掘出自己还需要补货的地方,如果不抓住机会就亏了。”

和格格一样陷入矛盾的年轻人不在少数,一边疯狂心动,一边努力收集残余理智,与自身的“仓鼠囤积症”做斗争。社交平台上,不少用户纷纷晒出家中库存图片,尤其是昂贵的美妆护肤产品,“就为了看直播的时候,摆在旁边提醒自己少买。”有位用户提问,自己的库存如果这次不买,能不能撑到下个双十一?评论中上演花式劝阻,“醒醒姐妹,中间咱还有618”“用不完的护肤品,终将会变成身体乳,你花那么多钱,最后都抹身上了不心疼吗?”

除了补充几个粘贴灯带、收纳抽屉、桌布桌垫等家居用品外,孙妍已经决定今年不再囤货了。“之前买的很多东西,还没用完就有点腻了,只想尽快消耗掉,体验并不好,那种‘每次多用点儿’的紧迫感,无形之中也造成了浪费。”

在她看来,如今商家创建的“消费节”林林总总,除了双十一还有年货节、618、双十二……互相之间都会衡量,价格不会相差太多。还是随着心情,随买随用新鲜的更好。“而且最近我和几个朋友都发现,吃、喝、用什么样的大牌产品,也不如多睡点儿觉。”

拼单求实惠 别找陌生人

同事朋友拼、同校学生拼、同城网友拼……相比于直接减钱,双十一惯用的营销套路是走量,往往以足够多的中小样凑成买一送一、买二送二等套装。如果觉得用不完,又实在想要尝试,“拼单”这一购买方式近年来也被频频提及、愈演愈烈。

“我和楼上邻居一起拼娇兰的精华水,每人正好两瓶,都能用完。”彤彤妈妈表示,一些价格昂贵,又要买得多才划算的商品,她会考虑拼单。但目前找来找去,也只拼成了一单。“因为我只打算和认识的人拼,见面好商量,否则太容易产生纠纷。”

以“拼单”为关键词搜索,记者发现不同平台都有大量的话题、群组可供加入。身边找不到熟人拼单的网友们纷纷拉帮结伙,宣称可以通过二手平台交易、可邮寄等等,以扩大能够拼单的范围。

然而细看讨论,会发现其间风险重重。例如,有人要求参与拼单者提前支付定金,跑单不退。“很多热门促销产品未必能抢得到,如果买都没买到,又不愿意给人家退钱,到哪儿去找呀?”彤彤妈妈质疑。可如果不付定金,万一买到了货,参与拼单的人又反悔不要,就只能购买者自己硬着头皮去消化了。

此外,发起拼单者在算账时,基本都是按商品标价算钱。“实际上合并付款,跨店铺的平台满减都没有计算在内。”有网友反映,不少双十一的职业黄牛,会靠拼单来赚差价。“更何况,对方寄来的产品是真是假,质量怎么保证?真的很难相信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。”

官方不保准 谨慎辨山寨

大促期间、推广之余,不少博主还会出来打假,其对象是电商平台上的一些官方旗舰店。可能人们没有意识到,在官方旗舰店里往往也会买到原本想买的那款产品的山寨版。

“收到货我就发现,不仅颜色和之前推荐图片上看的相差甚远,还有出水不畅的问题,外包装看着却几乎一样。”网友小果发帖称,自己在某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款眼线笔,再三追问客服,才发现只是国内厂家的同名产品,与“种草”的那个外国品牌没有关系。

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特征,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,需要在我国注册本地商标。并不是在国外拥有了某个商标,在中国就能自然拥有。

那么,如果先于尚未进入国内的品牌抢注本地商标,商家即可向电商平台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受理通知书,从而注册品牌旗舰店。被抢注的品牌后续如果想要入驻国内电商平台,就得换成别的名字才行。

记者发现,由于商标抢注造成的“品牌迷惑”在电商平台十分常见。虽然这些山寨店看上去钻了漏洞,但于现行资质流程而言并不违规。询问客服,通常也会对出身如实相告,如无实质性的质量问题,是不能称为假冒产品或虚假宣传的。消费者如果不想被蒙在鼓里,购买前需要了解目标品牌有无在国内开设官方旗舰店,准确名称叫什么,以及查看店铺的企业资质相关信息,再作出具体判断。(北京晚报 记者 魏婧)

关键词: 攻略 满减 优惠券 小姚 定金